Page-小圃辞典 XiaoPu Lexicon

小圃葡萄酒词典

从小圃XiaoPu的视角出发,来解释葡萄酒世界的词汇。
集合在一起就是小圃XiaoPu的价值观。不定期更新。

A
B
Biodynamic 生物动力法

是一个农业的理念,目的在于将农业行为恢复到发明农药化肥前的年代。从哲学理念里逐渐演化出了具体实操的方法论。诞生于奥地利,适用于欧洲中部的气候条件和社会情况。在更为炎热干燥或潮湿低温的区域并不完全适用。500不完全适用于肥沃的土地上,501不完全适用于光照强烈的区域。在土地所有权、人均拥有土地面积情况不同的地区也不完全适用。所强调的综合农业需要较大的土地持有面积,比如奥地利、法国等。人均土地面积较小的农业国家,中国,无法大面积落地。

现在对农业的理解对比于生物动力法被落实为方法的年代,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和进步。用1930-50年代的方法论指导2020年代的农业行为,仿佛使用本草纲目上的药方对付新时代的甲流、新冠。

理念上,不使用农药、化肥浪漫且正确。现实却很残酷。可以用现行的教育系统来类比。一头是题库教育,另一头是兴趣导向。一个适合富足、教育资源丰富的北欧国家,另一个适合还不够富裕,教育资源匮乏的其他国家。在农业已经相当发达的国家和地区,相当部分农产品已经开始追求更多样的价值。在农业还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,产量和基础品质还是目前的目标。

在不同国家、地区也诞生了相当数量的可持续农业理念。日本有永续种植、中国贵州黔东南有稻鱼鸭共生系统,更深入的农业研究可以提供更多样的例子。无需受限于名字,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具体的环境情况,用永续耕作为目标,似为更优解。

C
D
E
F
fermentation 发酵

(保留原始占位符以待补充)

G
H
I
J
K
L
M
Magnum

指的是1.5升的葡萄酒。常规葡萄酒的容量是750mL。Magnum也就是750mL*2。被认为是最适合陈年的尺寸。究其原因,可能是其他更大尺寸在收藏后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喝上。0.375也就是750mL*0.5,被称为demi。如果装瓶条件都可以更进一步、储存条件也是完美的。可能是未来最适合的尺寸。可以在不喝太多的情况下尝到尽可能多样的酒。其他更大尺寸如下,在香槟上更常见。超过Magnum尺寸的香槟都是在750mL里生产,而后转移到其他尺寸里的。所有的非常规尺寸,都是酒柜的噩梦,需要酒窖存放。自己收藏葡萄酒,自己喝也是相当反"人性"。在一生的喝酒高峰时期35-45岁,如果想要品尝到陈年合适的年份意味着这些酒是在25岁左右开始买到的。而在消费能力更强的成年人生里买的酒则会留给老年的人生。由一代的藏家无私奉献给下一代爱好者的组织很值得存在。

  • Double Magnum=1.5L 750mL*2
  • Jeroboam=3L 750mL*4
  • Rehoboam=4.5L 6
  • Imperial=6L 750mL*8
  • Salmanazar=9L 750mL*12
  • Balthazar=12L 750mL*16
  • Nebuchadnezzar=15L 750mL*20
  • Melchior=18L 750mL*24
  • Solomon=20L 750mL*26
  • Goliath=27L 750mL*36
  • Midas=30L 750mL*40
N
New World/Old World 新世界/旧世界

诞生于80-90年代的英国,当时欧洲大陆以外多个国家的葡萄酒大面积进入英国市场,为了简化概念,方便沟通,而应时代需求创造出的词汇。在不列颠帝国时期,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葡萄酒也出现在过英国市场。在法国撤出阿尔及利亚之前,北非葡萄也出口到法国。随着时间的演进,

在1990年的伦敦。新世界指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和美国的葡萄酒。旧世界指的是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的葡萄酒。南非,曼德拉才刚刚出狱。智利,军政府"还政于民",开启民主化进程。

时间2010年,方位香港,用新旧世界来做地理的区分已经不太合适了。黎巴嫩、乔治亚、土耳其、日本的葡萄酒开始卖往全世界,这些国家无法完全放到新旧这个框架里。新旧世界延展为用来描绘葡萄酒的风格。以法意西为代表的旧世界,葡萄酒行业的主力是小型生产者,酿造方法比较传统。酿造设备、酿造空间都在家族里延续了好几代。而新世界国家的生产者以大型酒厂为主,设备更与时俱进,践行厌氧理念而配置的不锈钢罐、强力控温系统、气体保护。旧世界葡萄酒更savoury有整体感,新世界则突出果味结构鲜明。

时间2024年,方位上海。新世界的阵营里一些难以归类的国家,比如泰国、印度、巴西等等,因为葡萄酒的生产并不在经典的纬度带离。旧世界的版图里有捷克、俄罗、北非的好几个国家,

O
P
Private Label Wine 贴牌葡萄酒

通常会被翻译为贴牌葡萄,意思上是准确的,附带的褒贬词性不准确。可以理解为渠道拥有者为自己定制的葡萄酒。最常见出现在零售渠道,比如超市。有时会以超市统一品牌出现,山姆的Member's Mark,Costco的Kirkland。有时会是一个看起来和超市完全没关系的品牌。完全看销售的需求是什么。餐厅也会为自己定制专属葡萄酒,上至米其林三星,下到萨利亚。再则在中国常见的是进口商和上游定制的酒标/品牌等等。

当对销售渠道有绝对的控制力,贴牌是提高品质、降低价格、增加毛利的必然选择。在一个葡萄酒生意好的超市,可以贴牌很多东西,比如新西兰长相思、南澳设拉子、波尔多、勃艮第等等。在葡萄酒生意不够好的超市,也可以按价位来贴,比如100块的红白葡萄酒、60块的红葡萄酒等等。餐厅也类似,通常会贴House Wine。顾客无脑选择的酒款、酒的类别,就可以做成贴牌。

所以为什么大部分中国进口商也都有自己的贴牌呢?中国是个不成熟葡萄酒市场。品牌的影响力不够,酒商提供什么顾客酒买什么。在市场变成熟的进程里,大酒商似乎可以做出更大的品牌溢价、降低各种成本,品牌变得愈发重要,也随之变强。消费者对葡萄酒更熟悉,会从不知道买什么,变成知道买哪几个品牌。

中国市场的不成熟也体现在竞争不够充分,还可以拥有更自由一点的定价空间。贴牌为自由定价提供了可能。成熟市场有固定的价格标杆,消费者会用价格标杆来比对,无法违背消费者的预期来定价。

在这个部门担任采购是最适合MW的工作。事实上在英国大量的MW也就是做这样的事情。需要使用综合的知识来获得更高的品质、更低的价格、更稳定的葡萄酒。一方面在大型超市的贴牌里买到极有性价比的酒是必然的,另一方面,品质天花板也是注定存在的。

所以,总结下,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,Private Label Wine贴牌通常可以提供极致的性价比。

Q
R
S
T
U
V
W
X
Y
yeast 酵母

Z